a?
8月29日,《中國文化報》以兩個整版聚焦第七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刊發報道《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全面展現新時代非遺保護新成就》。以下為報道全文:
?????????????????????????????????????????????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現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成果展現“中國經驗”,大運河沿線非遺保護和傳承實踐詮釋“中國特色”,非遺助力鄉村振興蘊含“中國精神”,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和習俗擦亮“中國名片”……在山東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遺技藝、新作精品、特色表演集中亮相,將非遺對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振文化和旅游行業信心、促進文旅融合、服務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意義展現得淋漓盡致,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8月25日至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簡稱“非遺博覽會”)在濟南舉辦。本屆非遺博覽會以“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設有“新時代新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非遺保護成果展、“欣欣向榮”大運河沿線非遺展、“美好生活”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展、“茶和天下”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展4個板塊,共有全國各地332名非遺傳承人、284個非遺項目參展參演。除主會場展演活動外,還舉辦構建中國特色非遺理論與實踐研究體系高端論壇、非遺策展論壇暨傳播案例分享會等學術交流活動,以及“中國味道”大運河沿線非遺美食節、曲山藝海合作聯盟演出、“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等分會場活動。同時,人們可以通過線上直播專場,云游活動,共享精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從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出發,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鋪展開新時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畫卷。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绷暯娇倳浽诓煌瑘龊隙啻握劦椒沁z保護傳承,赴地方考察時調研非遺項目、購買非遺產品、與傳承人和非遺工作者親切交流。
近年來,全國非遺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理念,努力弘揚非遺的時代價值、展現時代風采,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現代生活,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目前,國務院已公布了五批155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文化和旅游部認定了五批3062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設立了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支持對1805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記錄。我國已有42項非遺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總數位居世界第一?!蛾P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及《“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意見》等綱領性文件密集出臺,強化頂層設計,為做好新時代非遺保護工作明確了目標方向和主要任務。
從江蘇徐州香包到四川唐昌布鞋,從廣東潮繡到陜西綏德石雕,再到蒙古族長調民歌、新疆瑪納斯……在非遺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實地考察的多個非遺項目以圖片、文字、影像和現場展示相結合的方式,讓人們充分體會到總書記對非遺工作的關心關懷,了解各?。▍^、市)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典型成果。
在上一屆非遺博覽會上,國家級非遺項目徐州香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英的非遺產品當日就銷售一空。這次參展,王秀英和家人專程開車,帶來了更多產品,其中不乏葫蘆樣、心形、瓶狀、大象外形等新款式。形狀敦實淳樸、造型立體鮮活的香包很快就引來人們爭相“捧場”。
83歲的王秀英,仍走在創新傳承的前沿,與全家嘗試了許多新的非遺傳播方式。從2020年起,王秀英就讓剛畢業的孫女孫歌堯學習制作傳統香包,還跟著孫女做直播,面對鏡頭向全國人民介紹徐州香包和它背后的歷史,邀請網友參與設計?!胺沁z傳承有年輕人接力,我也不用擔心了。未來,非遺一定會有新的發展?!蓖跣阌⒄f。
彭水苗繡展位前,重慶市級非遺傳承人李紹玉現場演示苗繡
蘇銳? ? 攝
這次參展,全國人大代表、彭水苗繡重慶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李紹玉帶的產品并不多,而將重心放在傳播苗繡上。感受到觀眾的濃厚興趣,她干脆將一幅苗繡長卷鋪開,在現場當起了解說,借這幅心血之作詳細介紹非遺保護傳承成果,分享非遺助力脫貧攻堅的經驗?!耙郧拔覀冊诖謇镩_展苗繡技藝培訓,都得靠勸,來的人不多,還都是頭發花白的老者?,F在大不同了,村民見到了非遺的帶動效果,都積極報名參加培訓。除了本地村民,許多大學生暑期也會來非遺工坊參與實踐,進行研究。他們從中取得了一手調研資料,我們則收到一批新點子、新方法。這樣一來,關注非遺的人更多了,非遺傳承的覆蓋面更廣了,非遺傳承體系更完善了,我們信心更足了,前進動力更大了?!崩罱B玉欣慰地說。
去年十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5)》,提出要幫助傳承人加深對本地區、本民族文化傳統的理解,強化對所持項目知識、技藝和文化內涵的把握,了解時代變遷帶來的審美變化、社會需求變化和國內外行業動態。
作為首批開展研培計劃的高校之一,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以傳承人能力培養為導向,一手“牽”著非遺傳承人,一手“牽”著設計師、藝術家和藝術機構,探索“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多樣化方式,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在本屆非遺博覽會上,設計師李依蔓代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參展,帶來的非遺萬花筒、音響等產品格外引人注目?!拔覀兣c傳承人一同尋找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產品設計和制作與非遺深度融合,讓業界看到非遺發展的更多可能,讓人們擁有更多的非遺產品選擇?!崩钜缆f。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秉h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流淌千載的大運河穿越歷史,燦爛文化在新時代熠熠生輝。來到“欣欣向榮”大運河沿線非遺展板塊,走過運河沿線8個省市的展區,欣賞運河沿岸非遺保護和傳承實踐成果,如同一幅運河文化長卷在眼前徐徐鋪開,穿梭其間,更能在整體形象、色彩運用和特色展演展示項目之中,盡覽燕趙京津、齊風魯韻、詩畫江南的獨特魅力,如同沿著運河作了一次深度文化體驗游,展示了非遺在溝通南北、連接東西、促進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獨特作用。
?
為充分展現運河各省市的文化特色,“欣欣向榮”大運河沿線非遺展板塊引入主賓省市參與機制,邀請運河沿線山東以外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七省市擔任主賓?。ㄊ校?。
將鼓樓搬入展區的北京展區中國風濃厚,北京兔兒爺、京劇臉譜、景泰藍制作技藝等北京特色非遺項目齊聚;太極拳、光山花鼓戲、仰韶彩陶制作工藝、唐三彩燒制技藝、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等河南非遺項目,以展示、展演方式呈現了中原文化底蘊;天津、河北和安徽展區內,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涵蓋傳統技藝、傳統美術、曲藝、民俗等多個門類,體現豐富文化內涵。
?“詩畫江南 活力浙江”展區特設“浙江非遺GO”數字專題體驗區,云平臺聚合“展覽+電商”兩大專區。觀眾戴上VR眼鏡即可深度觀摩桐廬剪紙非遺技藝,親身體驗數字技術賦能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
來到以“運河之心 齊風魯韻”為主題的山東展區,許多觀眾被費縣手繡、平度草編、博興草編等指尖技藝吸引,紛紛駐足購買沂蒙民間特色手繡掛件、梅蘭竹菊系列荷包掛件、草編包等兼具傳承溫度與時尚熱度的非遺產品。
“別看是一頂小小的虎頭帽,需要繡兩萬多針,得十幾天才能完成?!鄙綎|省級非遺項目費縣手繡代表性傳承人說。
? ?????????????????????????????????????????????????????充滿沂蒙風情的費縣手繡掛件
費縣手繡深植于沂蒙文化土壤,一針一線展現著沂蒙地區的民風民俗。受家庭影響喜愛研究傳統技藝的卞成飛,深知像撮針繡、打籽繡這樣的傳統針法是機器無法替代的。為了將這種帶有濃郁地域特色的非遺項目傳承好,卞成飛走遍了費縣大大小小的村落,向心靈手巧的老人學習傳統手繡的針法,希望在反復實驗后能夠把古老針法接續下來,創新出更多刺繡表現手法。
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終于迎來非遺發展新局面。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非遺相關管理部門的支持下,卞成飛有機會在更多平臺展示費縣手繡的魅力。同時學習其它地區優秀的手繡技法,并將其巧妙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手繡技藝。目前,卞成飛原創設計制作的手繡作品有24大類1000多個品種。依托手繡技藝,卞成飛還在費縣朱田鎮崔家溝社區創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費縣手繡實訓基地,采用“培訓+傳承”的模式、“固定+靈活”的就業方式,將費縣手繡這一傳統技藝傳承好的同時,培訓帶動1500余人就業創業,年產值800多萬元。
“水韻江蘇”展區整體空間設計運用“飛檐”“海棠花窗”“月洞門”等園林特色元素,將剛強雄渾的楚漢文化與清新柔美的吳文化有機融合,展現大運河江蘇段沿線人民的生活習俗與建筑風格。入得其間,首先看到位列四大名錦之首的“云錦”。因其用料考究、織造精細、錦紋絢麗、格調高雅,云錦在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特貢”之物,故有“寸錦寸金”之說。眼下,在非遺博覽會上,人們只需幾百元就可將一件精美的云錦文創產品帶回家。南京云錦研究所品牌部經理何冠奕介紹,為讓更多人了解云錦,傳承人也在積極“上新”,這次帶來的云錦卷軸和云錦剪紙都是“親民版”,很受歡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薄耙盐覈r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秉h的十八大以來,在脫貧地區設立非遺工坊近1400家,在各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展”板塊,將中西部?。ㄗ灾螀^)成果顯著、帶動作用強的46家非遺工坊“搬進”非遺博覽會,立體展示了以非遺為切入點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生動呈現了非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成果。
活動現場,湘西七繡坊非遺工坊的“讓媽媽回家”計劃令人印象深刻。截至2022年6月,該工坊累計培訓繡娘1200余人,簽約帶動4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2人,累計使繡娘增收600余萬元,發放貧困戶分紅30余萬元,實現了“帶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的行動目標。湘西七繡坊非遺工坊的負責人之一石巍介紹,近年來,工坊除大力發展苗繡外,還開設了茶園,以傳統制茶技藝傳承為抓手,帶動解決鄉鎮就業問題,吸引了大批外出務工的中青年返鄉?!胺沁z的承載者和傳遞者潛下心來,鄉村建設者扎下根來,一個個村落富裕起來。這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笔≌f。
以山上的枯木、倒木等為主要原材料,經過靈巧的手工“變廢為寶”,一幅白狼林俗樹皮畫就從指尖誕生。就是這樣一項技藝,讓一方百姓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皬拿撠毠匝永m到鄉村振興,從帶動幾個人到200人以上,從過去幾百元到現在幾千元的收入,非遺保護傳承給大家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我們還在其他鄉鎮、街道開設培訓班,讓更多的居民、貧困戶掌握非遺技藝和脫貧本領?!睒淦ぎ嫹沁z傳承人謝彩云介紹,現在樹皮畫工藝的技法已突破200種,相關產品覆蓋生活、辦公、服裝、家裝、酒店裝修等各個領域,私人定制占比也逐年增加。
“實現脫貧后,我們更加重視活態傳承。一方面與各大院校合作,引入專業設計力量;另一方面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傳承人群的藝術水平和呈現能力。同時,我們還與其他非遺項目密切聯系,融合掐絲琺瑯、草編等其他技法,為樹皮畫注入活力,以資源共享和平臺共享提高產品質量,讓非遺通過市場走進人們生活?!敝x彩云說。
謝彩云還透露,這次參展當天就已與山東當地非遺傳承人達成了一項合作,計劃為后者定制一款樹皮畫包裝禮盒。
????????????????????????????????????????????????????????????????????????寓意吉祥的霍州花饃?
2022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霍州親手做了一個棗花年饃,又在團圓花饃上點了一顆紅棗,寓意團團圓圓、圓圓滿滿。記者在霍州花饃展臺看到,一個個用花饃做成的人物形象、花卉果實、飛禽走獸組成民俗工藝品,十分吸睛?!霸谖覀儺數?,霍州花饃不僅是一種非遺美食,還是一項致富產業,主要是帶動農村婦女增收。在旺季,每人大概能增收2萬塊錢?!被羯侥牮x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巍巍介紹。
每個非遺工坊都有非遺傳承人帶動村民居家就業的實例,每個受益的村民都是鄉村振興的根基。
????????????????????????????????????????????????????????????????????????草編動物擺件
遠遠看去,蟋蟀、蝴蝶、螃蟹、蝸牛栩栩如生……羌族草竹編研學體驗培訓非遺工坊前,人流絡繹不絕。不多會兒,草編動物擺件就需要補貨。而這家工坊的特別之處還在于研學體驗。在當地非遺保護中心的支持下,該工坊聯合學校,根據中小學生和高校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學習特點,設置了不同類型的社會實踐,把傳統的“非遺進校園”做成了“鄉村體驗課”。年紀稍小一些的孩子能從手工制作中體驗非遺的樂趣,了解動物習性和植物類型,增進與鄉村的親密接觸;年紀大些的學生則在專業導師的帶領下,系統了解羌族草編的發展歷程,體驗非遺產品的設計制作,提高文化傳承的參與感。
目前,該工坊通過“研學體驗+教育基地”的模式,已經帶動了當地留守婦女和殘疾人200余人就業,實現人均增收近萬元?!瓣P鍵是讓不同人群加深交流,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吸引不同社會力量深入鄉村,大大增加了鄉村振興未來建設者的基數?!痹摴し回撠熑苏J為。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制茶技藝自成體系,飲茶習俗至今生生不息。由一片茶葉開啟一段旅程,在“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展”板塊,沁人心脾的茶香就是向導。
以“和”為核心,該板塊圍繞40余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非遺代表性項目,從茶路、制茶、傳承3個方面展示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發展與傳播,展示了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產生活、心靈修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和諧相處的思想理念,講述了茶作為中國名片,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里茶路3條貿易線,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這竟然是《夢華錄》原版!”“中國的點茶比現在流行的抹茶歷史悠久多了!”茶百戲的展區不斷傳來觀眾驚呼,體驗“點茶”者已經排起了長隊。作為中國古代茶藝的代表之一,點茶技藝在兩宋時期已傳播到日本和朝鮮半島,對當地飲茶習俗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福建省非遺項目茶百戲代表性傳承人章志峰介紹,近年來,因其參與性強的特性,茶百戲在推動茶產業、旅游業方面的作用逐漸凸顯?!皞鞒胁璋賾虻闹匾饬x在于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這也是我堅守傳承下去的原因之一?!闭轮痉逭f。
????????????????????????????????????????????????????????????充滿力量的千兩茶“花卷踩制技藝”
????中國各民族多姿多彩的茶禮、茶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健康的追求。在湖南千兩茶展區,邊品口感甘醇的茶,邊觀賞原生態的懷化“茶山號子”展演,為充滿力量的千兩茶“花卷踩制技藝”展示喝彩,感受舌尖與視聽的多重震撼;在蒙古奶茶展區,茶香與蒙古族長調民歌將人們的心神帶往遼闊的草原。行至瑤族油茶制作技藝展區,人們還可在傳承人的現場展示中,感受邊“打油茶”邊聊家常的瑤族習俗。此外,福鼎白茶、武夷巖茶、鐵觀音、普洱茶、德昂酸茶等全國各地的特色茶葉也齊聚展會現場,讓市民在觀展的同時體驗各地茶文化。
????????????????????????????????????????????????????????????????????????????雅安藏茶展區
雅安藏茶展區,非遺傳承人甘玉祥提起毛筆、飽蘸墨汁在茶葉包裝上寫下“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復醒”幾個字,與旁邊書有“中國非遺,兄弟友誼”字樣的藏茶磚形成呼應,傳遞出“藏茶漢飲”的傳承思路。出生于邊茶世家的他,秉承父輩對藏族同胞的特殊感情,經過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將邊茶品種從2種增加到50余種,并將“邊茶”改名為“藏茶”,提出“藏茶漢飲、邊茶內銷、粗茶細作”,拓寬了雅安藏茶的發展思路。此次參展,甘玉祥除帶來“康磚”和“金尖”兩個經典品種外,還特意選了“甘弘”這款第三代茶品,根據茶葉品類、等級、克數擺出層次,供觀眾選購。
“這次非遺博覽會可真是開了眼界,茶葉有那么多種,又能聽到其背后的歷史故事,值得多來幾趟!”這次逛展,濟南市民吳先生專門買了幾樣自己沒見過的茶葉,還詳細問了地域習俗和飲茶方法,打算回去跟同為茶葉愛好者的朋友們分享。
非遺是凝聚人心的紐帶,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非遺保護傳承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推動非遺系統性保護,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共情共鳴,才能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高。
本屆非遺博覽會活動內容豐富,成效顯著。主會場之外,構建中國特色非遺理論與實踐研究體系高端論壇、非遺策展論壇暨傳播案例分享會等學術活動,聚焦行業發展重點話題,信息含量大,探討層面深,贏得業界廣泛關注;“中國味道”大運河沿線非遺美食節、曲山藝海合作聯盟演出、“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等分會場活動,從多個維度解碼非遺傳承新視角,備受群眾喜愛。同時開設的線上直播專場,進一步擴大傳播面,提高活動影響力,由泉城向全國,掀起非遺熱潮。
會場內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構建中國特色非遺理論與實踐研究體系高端論壇上,業界專家學者、非遺相關管理部門負責人著眼非遺系統性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學科建設、工作方向、認知方式、路徑探索以及機構職能定位等多個角度審視非遺發展現存問題,提出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應關注的方面。非遺策展論壇暨傳播案例分享會則聚焦非遺傳播和策展,由業界專家學者和非遺一線工作者參與,深入分析了非遺策展的價值定位和發展背景,將理論探究與案例展示相結合,從不同角度提出提升非遺展覽和傳播水平成效的建議。
廣場上沉浸體驗引得觀眾紛紛打卡。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本屆非遺博覽會還設置了多處分會場。濟南明府城柒坊巷街區自8月25日起舉辦的“華服之美”非遺服飾秀,現場展示蘇繡和漢繡非遺刺繡服飾,讓人們直觀感受指尖技藝的精妙之處。當晚,柒坊巷街區特設漢服拍照打卡體驗場景,以高清LED屏展示“古風古韻”“小橋流水”“千里江山”“金戈鐵馬”4種背景。同時,現場還為游客免費提供100套漢服,并配備10名化妝師及男女更衣室,讓市民與游客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各色非遺美食也走進濟南當地多家酒店,讓泉城市民在家門口體驗舌尖上的非遺,品文化盛宴。
此外,本屆非遺博覽會還通過視頻直播、展示、解說、互動等形式,將活動亮點、特色傳播出去,讓全國人民共享非遺保護成果。